Fades Out

Estimated reading time: 1 minute

“Fades out的人就不要讲话了” –丘成桐

丘成桐先生10月12日在中科院高能所做了一场报告,在会上讲了这句话。自然是在批评杨振宁先生“盛宴已过”的看法。

我对这话深感同意,但我一般不敢乱说。杨振宁先生在历史上曾经取得过极大的成就(李政道先生跟他合作关于宇称不守恒的工作,在我看来是相对论和量子力学之后最具颠覆性的工作之一,近期我也会写点东西介绍他们的工作)。 但是杨先生确实已经离开领域几十年了,对于现在的杨先生,在粒子物理领域可能最中肯的评价就是“外行”。外行说的话,还是不要太当真了吧。

另外抄一段王连涛老师在知乎上写的话(王连涛老师是芝加哥大学教授,活跃在科研一线的学者):

写一点不是直接回答这个问题的东西。最近有不少关于盛宴的讨论,觉得有两点想说。

  • 对物理学的发展阶段以及各种成果的评价往往要过很长的时间,用历史的眼光才能看的比较准确。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时间都太短,看到的绝大多数最后都是涨落。现在回望,真正的盛宴是100年前的那一场物理学革命,导致了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的建立。接下来的100年也有很大的发展。但是,相对来说,这些只能是100年前那场革命成果的发展,应用。跟那一场盛宴比,接下来的可能只能算是家常便饭吧。有时吃的多,有时吃的少,但总是不断在前进。在这个100年间,我们也慢慢的看到了有目前的大框架解决不了的问题。也积累了不少经验和方法。但是我们是不是已经到了下一个大的突破的关口,是不是已经准备好了,恐怕只有历史才能回答。再往更以前看一点,牛顿力学建立后的100年间,发展出了拉格朗日的作用量原理和哈密顿力学。从现在看是为量子力学的发展做了技术上的准备。但是量子力学却还要再等一百年。我们现在唯一能确定的是物理学仍有重大问题需要解决,同时仍然不断有新的发展,所以下一个盛宴一定会来。
  • 问这种“盛宴”类的问题主要是想知道接下来某个方向是不是有前途,有发展。不幸的是,科学发展是没有人能够预料到的。当然每一代人中总会有一些自以为可以预知将来的,喜欢站出来做点预言。历史流传的却只有很多著名的错误:从普朗克的老师告诉他物理大厦已经建成,到开尔文的两朵小乌云。所以,这种问题是不可能有准确答案的。
  • 涉及到个人,问这个问题也可能是想在做什么方向之间做点选择。 对此,我只能说最好的办法是回到初心,想一想你最初想做物理的动机是什么,最想做什么,对哪些问题最有兴趣。做物理很难,很辛苦,回报少风险大。没有兴趣肯定是做不下去的,从功利的角度想是很不合算的。